🦹Paulwei

1.注意力经济

@willwangtf 问一个傻问题,所谓的积分,之所以值钱,是因为换成的Token 值钱,这些 Token 得有人来买/接盘,既然那么大的积分换 Token 的抛压,那为什么二级市场有人买呢?是因为积分换来了 TVL,然后 TVL 换来了 VC,然后拿着 VC 的钱和 VC 一起喊单,喊出了名气和注意力,所以散户要为这个注意力买单?那么,什么样的注意力才值得散户买单呢? 以上逻辑链条里有哪里没想到的?或者有什么更复杂的套路在里面的?

Paulwei:

可以用互联网产品流量逻辑来类比。

与其说散户是“为这个注意力买单”, 不如说散户是 “参与赌‘注意力→下注转化率→继续下注的留存率’ 的盘口”。

好比是有一个APP,feature就是“来赌我这个APP下周、下月的平均DAU”。

那自然高转化率、高留存率潜力的注意力值得。

更复杂的方面,比如下注时机,可以用El Farol酒吧问题来类比:

用户: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是没看懂这个少数派博弈是怎么影响当下这个互不解盘的市场的,按这个逻辑去接盘的少数派是获利的一方,博主能否展开讲一下,先关注为谢!

Paulwei:这个只是一个不严谨的模糊类比,帮助去理解市场玩家博弈一个由流量注意力为基础的标的是到底在玩什么,是针对普适的,不是针对所谓的互不接盘这种特质。

酒吧问题里讲的40/100人,来类比可以这样理解: 比如一个牛市中公允价格40u的标的, 顶峰能涨到100u,但最终会跌回40u或更低, 那么,如果说第一个买入的人价格1u,第二个买入的人价格2u... 只有前40个少数派参与的时候,买入成本是有优势的,有较大赢面,从第41个人加入开始,买入成本需要41u,这个交易开始变得“拥挤”,第41个人往后的人都面临着标的注意力下降后坐过山车至亏损的风险。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玩家博弈的是,自己是不是前40人?以及,需要判断这个标的吸引后续接盘者的注意力、转化率留存率,来得出这个公允价格到底是不是40?还是60人80人?因为比如一个注意力传播转化率强的标的可能上限不是100人,而是200人,那么自己即使是第60人也有优势。

然后中间会有市场对它奶、fud反而造成反向作用的过程,就像是某个时间大家都因为某个原因担心去酒吧的人会很多,导致去的人反而突然特别少了,此时选择去酒吧的人反而有了优势,他们一发朋友圈炫耀,跟风的人又来了...这个也可以解释,公允价格再差的标的,一下子跌太多也会“矫枉过正”,也可以有猛烈反弹震荡的原理。

所以很多时候,从持币地址数角度,去判断一个标的潜力和自己当前去下注是否值博,往往比看价格本身更管用,我2023年4月在ordi不到0.6u,持币地址才3000时,公开讲它地址数目标至少在几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做的判断(如图)。 我曾经自己还做过一个链上交易数据工具产品原型设计,一个特色就是整个着重围绕分析持币地址数的增长趋势来辅助交易的,而不是用传统的价格K线,后来精力有限没有继续实现。

Paulwei的推特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