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ZZBTC
《Z级MEME模因论》
模因MEME是一类具有强传播性的文化信息,是文化的基本组成单位。
一段信息在社会中的生存与传播能力,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评估:
传播频率【决定其文化竞争力】
两个因素决定了模因的扩散能力
速度:模因被什么人传播?是KOL、权威人物,还是散户?
广度:模因被哪些群体接受?是局部圈层还是广泛人群?
传播耗损【传播过程中信息可能发生变异】
耗损评估包括两个维度:
精确度:信息是否容易被理解、复述?
精准度高的模因更稳定,传播效果更一致。
突变度:在传播中模因是否变得更好或更差(弱化)?
某些模因通过突变反而提升了传播力。
存亡时长【完全取决于其与时代的适应性与传播机制】
两个因素:
媒介:模因是通过何种渠道传播?
关联度:模因是否能被频繁提及?是否具有通用性?
与其他信息高度关联的模因,更易形成“信息网络”,增强其生命力。
《土狗需要多尝试》
建立冲土狗方法论的重要一环是尝试和复盘。
用一个完善的笔记本去记录你自己的每一次冲土狗的心路历程:
买入决策背景
为什么选择这个项目?是否存在FOMO情绪或是基于内幕信息?
是追踪了某个大户钱包?还是看中了某个热门题材?
预期盈亏比如何?
具体买入信息
买入时的价格与市场情况?
是在哪个点位切入的?资金量大概是多少?
退出与结果
最终是什么原因卖出的?
目标达成、止损、恐慌盘还是其他?
总收益/亏损是多少?
实际盈亏比如何?
错误与反思
这次尝试中,有哪些操作或认知失误?
是否犯了常见的问题,如追高、盲目跟单、情绪化交易等?
额外的洞察与感悟
有哪些值得记录的主观判断?
是否看到了自己对题材的偏好、市场判断的盲区?
有什么可以抽象出来的经验原则?
在早期阶段,不一定每一个机会都要冲。选择性地舍弃部分机会,把这些本可以冲的项目转化成学习素材,用以加深理解,更能:
锻炼主观思考能力
减少情绪消耗
提高信心与方向感
更快凝练出属于自己的土狗方法论
《币圈十戒》
1,时间是最伟大的力量。
2,慢就是快,慢就是快,慢就是快。
3,要想清楚币圈的每一个人在靠什么赚钱,赚谁的钱。有助于你识人和反思。
4,抱紧大佬大腿使劲的摇,他们的方法论价值千金。真正的大佬一定慷慨。如何识别真正的大佬,请参考第三条
5,不要和没钱的人做生意。
6,你不能赚到你认知以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你靠运气赚来的钱,往往会靠实力输回去。
7,牛市里抓紧每一秒去赚钱,熊市里去提升自己。
8,要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绝不可有傲慢与偏见,也绝不可迷信和神化任何人。
9,要积极拥抱币圈里的每一个创新,永远不要离场。
10,在币圈只做三件事:赌场,庞氏,宗教。
《盈亏比》
在币圈中,交易本质上就是一种风险博弈,而“盈亏比”是博弈思维的核心工具之一。
强迫自己在交易前计算盈亏比,其实是逼自己思考以下两个核心点:
止盈目标(预期利润)
你期望这次操作能赚到多少?到达什么位置你愿意退出?
止损底线(最大亏损容忍)
如果市场走势不如预期,你最多能接受亏多少?
到哪个位置必须砍仓、避免更大损失?
仅有盈亏比概念还不够,计划的执行力才是成败的分水岭。
制定计划:设定买入点、止盈点、止损点。
严格执行:不随市场波动随意更改策略。
《看好一个生态的玩法》
生态投资的核心策略
固定仓位配置
建议预留总仓位的30%,用于配置你看好的L1生态主链币。
投资生态内项目以“做多主链币”
在持有L1主币的同时,参与其生态中的新项目。
从逻辑上来看,这等于是在对原币加杠杆
每参与一个生态项目,本质上是对原链未来发展进一步下注。
生态内项目选择建议
每个生态中,重点关注1-3个核心项目已经足够。
“龙一”优先:即在每个细分赛道中选择头部项目。
这几个项目建议来自不同板块(如DeFi、NFT、基础设施等)。
不用怕项目太多,很难挑选,优质的项目方非常稀缺。
建议学一点二级。因为二级市场的知识,决定了你什么时候止盈。
考虑到学习二级需要时间。我建议你找一个不撒谎,不装逼,不轻易秀合约收益的二级交易员,抱紧他的大腿使劲摇。
你付出的只有一个精心筛选KOL的成本,比学二级的成本低的多。
《传统市场庄家和散户观念上的区别》
有几个要点:
做好详细的调研和计划,选几个标的重点做。
时间是最大的杠杆,也是对于你耐心和信心的考验。
性价比高的永远是还没被发掘的alpha。
对于k线的基本功得打牢。
尝试从庄家角度去思考。
劳逸结合,给自己放松的时间。
《WLD解析》
顶级叙事一般包含人类愿景,世界大同,技术革命,共创未来等等领域。
顶层项目成功的核心机制:
拥有一个庞大、真实的下沉市场或应用场景与其叙事相匹配。
真正能起飞的项目,必须做到:
打通叙事与现实市场之间的桥梁。
主导或引导下层市场的推进节奏。
二级叙事是DEFI,GAMEFI,元宇宙这样的叙事。(行业型结构叙事)
Ai和payfi应该也算这种。
能打开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壁垒,吸引资金流入新市场。
绝大多数的非公链项目是三级叙事,一句话就是,造富效应。(强庄+短期造富)
一般这样的项目会有强庄,能造成短期内市场目光聚焦。
四级叙事是绝大多数土狗项目,蹭热度的项目。(土狗热度型)
MEME不是。crypto很长一段时间里,真正的内驱力是meme。
社群质量的判断维度
一个优质的社群,主要从两个层面来评估:
社群本身的定位
目标性:群员进入后是否明确知道“这个群是用来干什么的”?
黏着性:群员是否每天都愿意打开、查看、参与?
传播性:群员是否愿意主动邀请朋友加入?
群员在社群中的行为表现
互识度高:群内成员是否能广泛交朋友?
说明社群“关系网紧密”,质量高。
一个成员在社交圈内部的好友越多,说明成员在社交圈中的地位越重要,质量也越高。
互信度高:成员是否信任彼此?
高信任度促使高转化率与群体行为一致性。
互动频繁:成员之间交流活跃、停留时间长。
互动次数和互动频次代表着时间货币,用户停留时间越长,表明社群对用户的影响越大。
社群成员的结构分布
任何社群都可以分解成两部分:普通群员和KOL。当然,社群可以只存在KOL,而不需要普通群员。
社群成员比例:
普通用户 ~70% - 消费内容
活跃用户 ~25% - 传播内容
普通KOL ~5% - 创造内容
顶尖KOL <1% - 树立形象,维系社群
项目方社群中的KOL所需要掌握的知识:
形象设定:你的KOL是什么经历,都买过哪些币,有何过人之处?
项目了解:你的KOL是否理解主流项目与当前关注项目的关键路径?
沟通话术:你的KOL是否具备“引导讨论 + 稳定情绪 + 激发共鸣”的能力?
看盘技巧:你的KOL对二级市场交易的知识了解多少?能否在下跌时克制住社群恐慌?是否掌握基本的市场节奏判断与心理调控能力?
生产内容:你的KOL是否能产出让群员沉迷、愿意二次传播的内容?
正确的社群运作方式是:首先确定你的社群目标,然后确定所能使用的驱动力,再结合群友行为,进行针对性的运作。
无论KOL还是普通群友,行为一定符合以下六种:
提问。(怎么买BCH?)
共鸣。(好巧啊,你也买了BCH啊?)
共识。(大家都觉得BCH的CRC20是优秀的。)
炫耀。(昨天买了CRC20的龙头CASH,涨了3倍!)
分享。(最新消息,BCH通过了美国证监会的认证。)
人脉。(哇,这个群里居然有BCH的创始人!)
任何社群都存在驱动力,只是币圈社群的驱动力较为单一。无论任何地方的任何社群,驱动力一定符合以下六种:
地域驱动:
传统:“上海老乡会”“福建人的一百种烹饪方法”
币圈:“台湾BCH交流会”
事件驱动:
传统:“蔡徐坤打胎吃瓜群”
币圈:“CASH利好讨论组”
利益驱动:
传统:“拼多多砍单互助群”
币圈:没错,你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
关系驱动:
传统:“相亲相爱一家人”“23届同学会”
币圈:“围观CASH大佬群”
兴趣驱动:
传统:“我们二次元太棒啦”“LOL开黑群”
币圈:“BCH技术学习群”
荣誉驱动:
传统:“争当学习小能手”
币圈:“BCH建设标兵群”
项目方社群构建的正确流程
剖析项目吸引力:明确吸引用户的关键点,准备好所有物料,引流到社群。
确定社群目标与群规:围绕目的制定规则,提前设计活动。
理解群员行为模式:观察发言与行为,判断其行为类型与潜力。
培养KOL并引导:发现种子用户,开展活动激发参与感,构建“生态”。
分层互动:引导KOL与社群其他人形成不同层次的交流,稳定社群结构。
给普通用户的两大建议
精简你的KOL列表
做减法,留下真正能输出长期价值、具备社交酬赏的顶级KOL。
认真思考是否要成为KOL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但这是一次极佳的自我反思机会:
我在币圈擅长什么?
我是否具备某一类人的影响力?
我是否愿意长期经营社交资产?
《复盘近期思路》
时间协同感知与战略默契
在市场中,主力、庄家、国家这三类主体,表面看各自为政,实则在行为模式上呈现某种精神上的共通性。
他们是一种“精神共通体”,彼此无需言语,却能在时间中形成共识。
默契与落子:无需沟通的协作
在长期视角中,这些主体无需事前协调,便能在最正确的时间点做出相似的决策。
如同围棋高手,每一步都不是随机,而是遥远计划中的一环。
个人的思考启发。对于普通参与者而言:
学会从这类共通性中观察市场节奏与脉络;
不追求模仿,而是理解他们的时间视角与布局逻辑;
提升自己对“时间价值”的理解,是逐步从散户思维中脱离的关键路径之一。
《给散户发发财富密码》
指标推荐:EMA指标,养成操作习惯
常用时间周期观察:3D / 1D / 12h / 4h / 1h
常驻四条: 15 30 60 120 【也可挑顺眼的,慢慢往上加】
全部:15 30 60 90 21 55 120 180 144 169 360 540 576 720 1080 7 51
EMA 144 & 169
可组合成趋势通道使用,观察价格是否在通道中震荡或突破。
市场结构与动能:
走势开始收敛之后,必须“放量”才能突破。
放量 = 动能,动能决定行情真实与否。
大饼产生放量上涨,但不代表一定突破,需观察是否为真动能。
一种情况:山寨庄家完成出货 → 资金抽回大饼
若大部分币处于震荡收敛,说明资金在观望大盘方向
属于“看脸色”状态(通常在关键大饼位时常见)
形态方面
上升通道 > 三角形整理(代表动能与情绪更强)
情绪强、成交量足,行情延续性高
策略思维:不做预测,做决策
决策点时,不做预测,而是思考应对措施,控制风险。
多问自己:
如果涨了,我怎么做?
如果跌了,我怎么做?
盈亏比是否合适?
我的仓位管理如何应变?
除了大饼还要买一些别的山寨币吗?
信息传导与动能逻辑
信息的传导性会体现在盘面放量上。
一个获得优 先消息的点带动了一整个面,产生了趋势,形成了形态
点(事件) → 面(市场) → 趋势(形态)
行情判断优先级:
动能(量能)> 形态 > 点位
动能 ≈ 市场资金变化 + 情绪波动
币圈的动能指标失效概率高,因为交易所众多、深度分散。
一般来说,Meme币不看时间,看动能(热度和量)。
上涨记得分批出货,不格局。
格局能赚到,但是很看眼光和认知,你需要选对比币。
多观察盘中多空拉扯的节奏,培养市场直觉。
《关于交易员你要知道的那些事》
注意盈亏比。
交易的尽头是裸K。
考验币圈新人的要点:主观能动性。
主动学习、主动调查是进步的关键。
学会自己找答案,而不是等待“买点提示”。
量能 > 支撑/阻力位 > 趋势线
支撑/阻力的“强度”也需判断:
若遭遇强力穿插(例如长实体突破),原有点位可能失效。要学会判断点位的有效性:历史测试次数、成交密集度、价格行为形态等。
工具:买卖盘热力图
指标:VPVR/VRVP
显示不同价格区间的成交密度,辅助判断关键筹码区。
交易:Trading View
容易赚钱的两类行情机会
趋势行情(顺势做多/做空)
开盘高FDV,二级能力好就去抄底部,因为这种项目一定会拉盘。
暴跌后的反弹:抓短期强弹,尤其在极端恐慌情绪后,反弹空间通常更大。
反弹期需重点观察多空力量的转换情况:反弹力度 vs 下跌力度
如何判断一个板块即将启动?
有一个清晰的叙事
至少持续2~3个月
有一个牛逼的龙一屹立不倒
出现大量仿盘/模仿项目,偶尔出一些ALPHA
散户真实赚到钱,造富故事流传
《3.答疑,大盘行情分析》
移动仓位策略
随行情强弱、结构变化灵活调整仓位。
当市场来到关键决策点位时:
用图形画出多个潜在路径(例如ABC反弹、下跌通道等)。
结合个人交易系统判断可能演变方向。
做出对应的仓位调整策略(减仓某个币 / 加仓某个币)。
行情应对策略核心:反弹减弱后的风险控制
重点警告场景:
暴跌破位后:已有重要支撑失守,预示惯性下跌风险。
连续暴跌后:市场情绪恐慌,多空极端不平衡,容易出现金融陷阱。
需重点关注的形态:圆弧顶,头肩顶。
牛市精简KOL,熊市学专业知识。
每个板块有一两个专业的KOL就够了。
项目分析的关键视角
一个项目是否具备真实成长性或“强庄能力”,从资金行为与操盘逻辑入手:
谁在做庄?
观察是否有主力、VC、机构介入,有无主控行为
钱从哪来?
初始流动性来源?是社区、机构、空投套利?
钱从哪里流入?
流动性是否持续?是项目内循环,还是外部出逃?
流入量减少,庄赚谁的钱?又要割谁?
《7.行情复盘》
趋势线的层级与作用
大趋势线:用于观察长期走势的趋势反转信号
一旦突破或跌破,往往预示阶段行情拐点。
中等趋势线:观察市场中期情绪与资金关注度
多在价格通道的上沿,可辅助判断强弱、突破动能大趋势线。
仓位管理(牛市)
资金规模 > 500 万 RMB
50%btc,20%山寨,10%自由,20%应急。
资金规模 < 500 万 RMB
30%btc,20%保命,剩下50%找生态重点参与。
移动仓位管理
普遍情况下,永不空仓满仓,学会使用移动仓位。
固定起始资金,只出金不买入。
仓位配置视行情变化适度移动:
让市场决定你的节奏,而非固守僵化配置。
视角切换:别做散户,试着做“项目一员”
多从项目内部的角度思考:市场节奏、话术引导、情绪包装、叙事设计。
尝试理解不同层级用户的想法与叙事认知差异:
顶层:讲愿景与使命
中层:讲技术、创新、发展
底层:讲造富、涨幅、暴富故事
对于项目来说,技术面最不重要,重要的是营销。
当一个项目或者社区开始揪着技术的点来宣传的时候,立马扭头走人。
不要小看传销,不要小看盘圈,不要小看地推。
技术在早期也是为传销服务的手段。
顶级叙事能针对每一层用户,且他们的买入理由或者叙事理解都不一样。
《9.比特币生态赛道&有关交易的大坑》
底层认知建议:读传播学
想真正理解币圈信息传播的路径、力量与节奏,可以适当阅读传播学相关著作。
几个要点:
叙事怎么构建?
信息怎么通过社群产生杠杆效应?
如何形成情绪共振与舆论风口?
散户最大的问题:不实践
光看不做、只做不记,是散户停滞不前的最大原因。
每一次买卖背后的动机、计划、执行、结果都值得被记录和复盘
筹码分布的误区
筹码分布虽然有用,但作用常被过度神化。
实战中不应将其作为单一决策依据。
关于“揣测庄家”的认知陷阱
没有做过庄、也没有做庄的资金/信息条件,就不应该强行猜测庄家意图。
与其硬猜“庄会怎么走”,不如:
观察市场行为
分析价格表现
跟随主流方向
二级市场的有效信息识别
K线形态
表现市场真实情绪、动能变化。
试盘行为
主力是否通过小量试探性拉升或压盘。
吸筹痕迹
是否有规律性底部扫单、低位放量的行为模式。
快速拉升
是否存在“秒级/分钟级突破”,通常预示高控盘概率。
市值演变的四步逻辑:
一个成熟的项目币种,从底部到顶部,通常经历如下阶段:
吸筹阶段
主力低位缓慢建仓,盘面波动小,成交量稳定偏低。
洗盘阶段
利用情绪波动制造恐慌,打掉浮筹,让筹码集中。
拉升阶段
快速突破关键位,大阳线主导,FOMO气氛开始蔓延。
出货阶段
高位放量震荡,成交量异常,K线冲高回落频繁出现。
《10从零到一开始做项目》【需实践】
构建你的“生态认知图谱”
以项目方为中心,构建一个生态关系网格:
勾画你认知中所有的币圈生态方。
例如:散户、KOL、做市商、社区、VC、平台、合规方、媒体
思考:每个角色从什么角度切入?希望获得什么利益?
同一角色也有不同类型,所想要的利益也会不同。
将这些关系进行区分、细化、串联与不断迭代优化。
培养“坐庄”思维:看项目的关键维度 【按重要级别排序】
资金、筹码、做市、营销、团队、产品、技术
做项目需要考虑的几大要点:
项目目标
项目蓝图(时间表、资源、预算、营销策略、技术、合规、合作伙伴)
项目团队
选平台(哪条链,哪个launchpad)
技术开发
社区(越早搞越好)
法律合规
融资(私募,众筹,风投)
营销、推广
安全审计(测试)
后续跟踪
从实战模拟中积累经验:(需自己去SPACE听一遍)
初期可以通过实战以下三类项目,迅速建立理解框架:
只有白皮书的项目,做对手盘24小时
锻炼你从“PPT级内容”中识别关键判断逻辑
白皮书 + 网站 + 社区的项目
训练你评估“包装完整度”与内容一致性
完整GameFi项目
学习如何构建叙事闭环、游戏经济模型、社区活动节奏
《给新人的干货》
新手禁止碰合约,除非满足以下任意条件:
有完整牛熊周期交易经验
有二级交易师父的同意
币圈很多暴富神话的本质是高流动性灌入低流动性资产。
要顺着趋势去赚钱,要去挖掘这个圈子本质带来的钱。
请不要相信任何“神奇指标”,这玩意不存在。
也不要去大于10人的带单群。真正厉害的带单群,既不收费,人又很少。
关于解套:如果你在山寨币被套住了,千万不要下跌加仓。
如果你不能找到一个交易高手给你解套,那么正确的方法一定是下跌过程中多次反弹减仓,并且设计一个最低止损线。
割就是跌到这个位置,全部卖出止损。
做任何决策前先问自己:这事儿的盈亏比是多少?
盈亏比 = 胜率 * 回报幅度 / 失败成本
对项目方而言,可以笼统的分为:攒局层,资源层,执行层。
攒局层又叫坐庄层,指的是项目的老板和核心VC的高度。
一个合格的项目方老板应该只对自己的核心VC和核心执行层负责。老板决定项目的方向、力量大小,从而精准优雅的狙击市场热点。
攒局最重要的是方向和退出路径。
资源层是攒局层和执行层带来的一切“可调用资源“。
这代表着一切项目方可调用的力量,合作单位,上哪家交易所,吸引更多VC投资,宣发,人力等等等等。
执行层真正负责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利用和扩大你的资源层,转化成买盘。执行层有很多职能,运营技术产c品美术等等都算在这里面。
优秀的执行层都是有复数能力,且精通某一领域的,这一类人越早加入项目,对项目的提升越大。其实很少从业者知道,有些复数能力叠加起来,能产生质变。
一个从业者想做大做好,最关键的两点是:
自己够支棱,有一技之长,有高执行力。
有行业的前辈们带你。
《关于MEME的超硬干货》
MEME项目的三个关键是:传播链,筹码分配,MEME题材。
这三者共同作用,才保证了MEME的爆发性传播。
传播链:社区活跃度、KOL扩散力、社交平台传播轨迹与势能。
筹码分配:是否控盘合理?是否具备强主力+散户联动空间?
MEME题材:内容是否通俗、易情绪共鸣、具备文化穿透力?
PUMP类产品的本质:坐庄机制优化
它们不是简单靠情绪爆发,而是构建了一个:
庄家可控
散户愿意配合
节奏感清晰的整体传播 + 资金循环模型。
谁是最终胜者?
谁能在庄散之间,找到那个“完美平衡点”,
让散户自发推动庄家的控盘目标,
让财富故事快速出现且能持续复制,
就是 PUMP 类 MEME 的最终赢家。
散户常见误区:过度关注信息捕捉
想抓 MEME 的第一波,结果拼命内卷:
细化情报收集系统
盯着各种老鼠仓和聪明钱
问题不在信息,而在“节奏 +机制认知”的缺失!
很多金狗猎手真的不用再细化信息捕捉了,你们的方法论完全够用。
诞生完整的MEME领域的交易系统,是更重要,更长远的事情。也更有利于你把握住千倍币。
正确方向:构建完整的MEME交易系统
叙事上限的判断能力
这只 MEME 是否有顶层逻辑支撑传播?
是否具备裂变爆发可能?
是否具备“文化感”与“话题张力”?
买入的节奏判断
通过自己的性格特点,操作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窗口。
仓位管理能力的进化
不求一单暴富,但求把握大周期内的资金分配节奏。
分批入场 + 观察动能 + 提前规划止盈点。
《币圈顶级认知》
对KOL的认知:做减法,不做加法
逐步筛选你关注的KOL,想明白他们到底是怎么赚钱的,越能从更多生态位置赚钱,越会贡献干货,越不会轻易的割你。
如何判断:
赛道专精型 KOL
专注NFT / DEFI / 铭文 / 空投等子领域,具有历史战绩
请关注曾经在赛道上赚过大钱,且有自己方法论并且一直输出的KOL。这类KOL一般是散户中的翘楚,但因为强烈的路径依赖不擅长别的赛道。
二级交易员型 KOL,只需认识三五位。
重点是线下建立1~2位深度关系的朋友型交易员
当你自身有一定的交易能力时,而你的交易员朋友又对你很了解,他们就会做到对你诚实且关键时刻叮嘱你。
如何正确理解 VC
两种类型:
头部VC:经历完整牛熊、有战绩、有项目孵化与护盘能力。
小VC:多数尚未经历完整周期,参考价值偏低,建议忽略。
VC的赚钱能力主要来自于一级投资,但币圈一级投资的利润率,在随着牛市周期而逐步下降。
正确学习VC的方法:
加入他们,但绝不是看他们的研报和喊单
系统性追踪 VC 在投什么
研究项目的宣发手法、上线平台、流量打法
分析:这个VC到底有没有赚到钱?这个项目是否达成闭环?
多和VC的老板们喝酒聊天,对你的行业成长帮助最大。
多听些投资失败的垃圾项目,对你的帮助更大。
不懂营销的项目方一定会死。
如果一个项目的运营总监,是什么传统大企业来的或者互联网来的,并没有什么币圈战绩,这项目大概率要翻车。相反,如果一个项目的运营总监,过去是搞传销的,你应该重点关注。
大部分项目方的营销都很烂。一个完善的项目运营网络,包含了:运营框架,品牌塑造,社区运营,危机公关,新媒体运营,渠道维系。
牛逼的项目不用BD,菜鸡的项目要BD没用。
不建议新人入行做BD,因为你迅速对接很多人后,会焦虑且思维混乱,梳理不清赚钱方法。
鼓励散户去试着做项目,哪怕是最小的土狗项目,因为这可以帮你快速拉高认知。在币圈,项目方是一切的中心。
你是来赚钱的,不要对任何东西抱有长时间的敌意和鄙视。
《泰国会议的小记录》
CEX交易所是不可替代的,未来一定是CEX和DEX共存。
任何的币圈项目,一定是这几部分组成:
攒局层(决定了项目的顶层力量上限)
执行层(决定了项目方的落地执行能力)
执行层里又总分技术,运营(包含运营,BD和风控,运营岗位又可再细分),市值。
协调性 + 落地能力 + 市值执行力 = 项目成功潜力
攒局层与执行层的协调性越强 → 项目战略更一致
执行层的实战经验越丰富 → 能预判风险、应对突发
市值侧(MM/筹码/做市)的成熟度越高 → 能稳定价格、引导情绪
如果散户想真正加入币圈,跑一个会,去看看不同的人在做什么,对散户脱离韭菜,选择自己的职业定位,应该是个不错的助推。
有助于你:
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可能性(做内容?做社区?做分析?)
形成一个完整币圈行业地图
明确如何从单纯的投机者转为“参与者”
—----------------------------------------------------------------------------------------------------------------------------
—----------------------------------------------------------------------------------------------------------------------------
内容创作者:@ZTZZBTC
整理人:@leo_0s1
时间:04/05/2025
希望这个内容整理对大家有帮助😊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