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唯有比特币
看破一切,唯有比特币。
除了比特币,我不持有任何其它数字币。但我也不会黑任何币,因为从来没有哪个币可以通过黑别的币获得成功。
我相信,比特币只需要做好自己,根本不需要关心其它。但我也不认为所有其它币都没价值,相反很多都是有存在价值的,只是比特币更有价值而已。
比特币的分叉币,我全都卖掉了。有一些人宣扬所谓的1:1持仓,其实是没有自信,或者没有价值观的表现。分叉币的价值观与比特币在根本上存在冲突,一个对比特币有信心且知行合一的人,是不可能同时持有的。
但是,我也不反对任何人持有任何币,哪怕是传销币。
对于一个长期囤币的人来说,其实只关心一个问题:我囤的币在10-20年以后能否存活?
其实,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比特币存活的概率最大,因为比特币是最去中心化、网络最健壮、系统最安全、功能最简洁的。这不是说比特币就一定能活到10-20年之后,而是说如果连比特币都活不到10-20年之后,其它币更加没有机会。
有些人会推销XX币,把买XX币比喻成给比特币买个保险,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比特币失败,XX币只会死的更快。XX币要存活,必须先祈祷比特币能存活。
换句话说,之所以今天大家还有机会发各种XX币,是因为各国还没有找到干掉比特币的办法。如果干不掉老大,就不值得干掉小罗罗,这就是小罗罗们还活着的原因。而一旦各国找到了攻击比特币的办法,你觉得你发的币还能活下去吗?私发货币一定是死罪。
既然是长期囤币,你就一定要选择命最硬的那个。
市场上的数字币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货币类;一类是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应用类。事实上,货币也是应用,而且是最大的应用,没有之一。
这两类的愿景存在本质性区别,货币类的愿景远超应用类。
前面的文章,我已经多次讨论过,比特币的目标是成为人类储值的首选。而储值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应用,是人人都有且与生俱来的需求,我们赚了钱就必然需要用某种方式存起来,储值是绝对的刚需。关于储值的总规模,我们也分析过,目前全球市值134万亿美元。
区块链应用的规模最终能做到多大呢?大部分区块链应用类的币,性质比较像股票。通俗的说,就是创始人要做一件事,需要融资,希望大家投钱。且不论这些项目是否值得投,就算做到比苹果和亚马逊还牛,也不过就是1万亿的规模。
所以,在愿景上,储值市场就比区块链应用要大至少100倍。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两类数字币的发展趋势。
在货币领域,比特币必然赢家通吃。对于货币而言,只存活一种货币是总体成本最低的,也是最高效的。货币是度量衡的一种,种类越多越混乱,因此,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要统一度量衡。
如果我要求比特币付款,而你只接受莱特币,那么我们交易时就需要通过交易所兑换。这实际上,降低了效率。因此,货币的未来一定是赢家通吃的。
由于比特币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上,遥遥领先,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开发者和坚定的储值用户。其它货币类数字币已经丧失了逆袭的可能。
但是,比特币要想完全挤掉其它币也不可能,因为很多币是有存在价值 的。
一方面,它们可以为比特币开道。例如:比特币隔离见证之所以能够激活,就多亏了莱特币率先激活,证明隔离见证是安全的,击破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长期谎言。
另一方面,它们也可以用于功能测试。一些高风险的功能,可以先在其它币上测试。但是,如果侧链出现,这种测试任务就会转移到侧链上。
所以,我预测未来会存活3-5种货币类数字币,但是,其它币的总和可能也只有比特币的零头。于是,持有比特币就足够了,因为你很难判断到底是哪几个其它币能存活。莱特币的位置也一样是危险的。
应用类就不一样了,它们大概率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今天你提出一个2.0,明天他整一个3.0,后天肯定有人整4.0的,你放心。
最初提出做2.0应用是BTS,请问现在它在哪里?做应用,要求又快又大,还要好玩,这种需求对技术的要求是无止境的。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苹果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才能维持自己的领先地位,但黄金只需要维持稳定,就还是那个黄金。
货币的功能实际上是越少越好。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纸币上还附加一个签合同的功能,还开辟一片空白区域供你留言和画画,或者还带着一款游戏供你消遣,你会觉得这是创新吗?显然不是。你一定会认为它华而不实,画蛇添足。人们终究还是会选择那个“干净”的货币,而比特币就是这么的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