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绪记忆 (一)

1/ 很多事情有经验的人对没经验的人一句话解释不清楚,本质是因为有经验的人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跨越很长时间的"情绪记忆"。

2/ 没经验的人一个劲要有经验的人去解释为什么,就好像一个人拼命要 chatgpt 解释它是如何思考解答出某个问题的。你可以不断打破砂锅问到底,但休想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3/ 笔者这里定义的"情绪记忆",是在某些事情发生时,前后左右的各种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和数据。大脑是一种自动建立相关性的机器,某类相关性重复见过几次后,就自然更加敏感,尽管很难用语言精确而完整的描述出来, 但会让你潜意识里自然产生不假思索的趋利避害的反应。时间空间跨度更长的情绪记忆,可以捕捉到更深邃更本质的相关性,潜在也更高级更有价值。

4/ 经验就是粗线条的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细颗粒的复杂经验。没经验的人还是应当老老实实去攒经验,而不要指望可以偷懒一步登天,否则遇到陌生的情况还是会不知所措,被打回原形。

5/ 电影看多了,人容易变得弱智。很多事情的演化极为复杂迂回,大部分现场的实际体验是枯燥,单调,无聊,长期间缺乏有效反馈,和各种挫折。电影因为时间限制,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把最戏剧性的核心场景表现出来,所以基本上容不得任何枯燥,强行给观众大脑里灌注了错误的情绪记忆。

6/ 电影中常用的蒙太奇 (montage) 手法,把不同时空的短镜头裁剪连接起来,虽然在艺术上是成功的表达形式,但看多了后,大脑潜意识会建立一种错误的关联性,并让人顽固的往现实生活中硬套。人们误以为振臂一呼,奋力一搏,说几句话抖个机灵,面色冷峻/强充硬汉的装*,就能把事情搞定。艺术上越成功的蒙太奇,现实中副作用越大。

7/ 因此,沉迷于电影戏剧的人,不理解也不尊重 “长时间枯燥的积累和等待,才是生活的真谛” 这个基本事实,频繁给自己加戏,在对自己一厢情愿的幻觉的顽强追求中,迅速的耗费掉自己的宝贵资源和精力。

8/ 成功的风险管理,需要丰富的情绪记忆,就是说你上次失败或者被人坑的时候,很多相关的细节,你当时的心情,和失败后的惨痛感,牢牢铭刻在你大脑的内存里。这样在之后的发展中,一旦你感知到类似的细节,大脑马上警觉起来,提前做防御措施。缺乏这种“情绪记忆”而涉谈风险管理,不免纸上谈兵。

9/ 这里有个矛盾的事情,就是吃亏要趁早,早吃亏是好事,这样才能有丰富的情绪记忆,提高抗风险能力;但这个亏不能太大,导致自己彻底毁灭。唯一可以弥补的方法是多读书,读历史,读各种传记。同时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保持敬畏。

10/ 人年轻时最大的财富之一,是成功应对并驾驭逆境到东山再起的丰富的情绪记忆。有些人年轻时太顺,但实际很脆弱,年纪大了再接受打击,无法承受巨大心理落差,很容易一蹶不振。有过这种经历后,和外人对话时,很容易感知到对方是否也有过这种阅历,这样才能区别对待。

11/ 疫苗本质也是给免疫细胞的内存提供一种新的记忆,见到病毒的特征马上就产生防御反应。心肺功能强,代谢优异的人,免疫细胞的记忆也会更精确,因此免疫力也就更强。很多老年人之所以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去世,本质也是因为心肺功能退化,免疫细胞记忆丧失,遇到病毒入侵而无法识别并迅速清除。衡量心肺功能的一个指数,是所谓最大摄氧量 (Vo2max ). 一个简单的估算,12 分钟跑可以超过 2300 米以上,对应 Vo2max > 40。Vo2Max 如果低于40, 说明心肺功能不强,如果还不努力锻炼提高心肺功能, 奢谈各种故弄玄虚的养生,基本是隔靴搔痒。

12/ 再比如,有一种重要的能力,就是从一个人说话的内容,迅速判断出其真实动机, 和动机背后反映的状态。这需要积累大量情绪记忆,但会很有用。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就是我们听某一类人说的话,如果有管道了解到他的后台运作,看到后台同时发生了什么,积累多了,自然迅速建立良好直觉,听他说什么话,马上知道后台发生了什么事。

13/ 人们的忘性是很大的。再比如,大概在 2016年的时候华尔街有一些人鼓吹这个观点,就是越来越多的资金会集中到 (管理费很低的) 指数基金 ETF 里面,这种集中度会导致很大的泡沫,和之后泡沫的惨烈破灭。鼓吹这种观点的人,视所有的指数基金和 ETF 为洪水猛兽。猜测背后的真正推手,是收取高额管理费的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的公司,因为 ETF 在直接抢他们的生意。八年过去了,华尔街股市起起伏伏,但关于指数基金和 ETF 的当时极为离谱的负面宣传已经被人遗忘, 现在的人视 ETF 为理所当然的存在。今天如果听到传统媒体上传播一些比较耸人听闻的预测,尤其是对于大家还不熟悉的新生事物的预测,可以查找对比一下以前的历史案例,这里面也许有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的机会。

14/ "情绪记忆"多了后,能自发总结出"抽象度比较高"的经验。比如笔者曾对某类事情一直有较高期望值,但实践上屡屡受挫,不甘心,屡挫屡试,很久后发现可以有别的道路实现更高级的目标,早先对那类事情的高期望值完全是被误导,毫无必要。以后遇到类似场景,感受到两三次类似的挫折,就会默认自己被误导了,迅速改变方向,而不会长期傻乎乎做无用功。

15/ “情绪记忆”决定“身体习惯”,彻底改造身体习惯,必须摸索积累一些新鲜的成功的情绪记忆,积少成多,多到一定程度,身体习惯自然改变。而这些东西靠说理言传,基本没用。

16/ 人缺乏自制力,本质是因为:1. 没有因为自制力缺失而受到足够沉重的打击。2. 受到打击过于沉重,一蹶不振,无法恢复。3. 没有获得因为自制力带来的足够大的奖励。只有越过这三个障碍,有了丰富的情绪记忆,才能把自制力变成不假思索的身体习惯。

17/ “情绪记忆”对于纠错也非常有用。人不能纠错的本质原因,是纠错时面临巨大的现实的痛感,而长时间承受痛感之后何时可以最终获得奖励,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所以选择做鸵鸟是阻力最小的演化方向。

18/ 克服这个问题只能循序渐进的训练自己对痛感的耐受力,并先从一些可以“痛过之后较短时间就获得奖励”的活动开始,慢慢增加自己对于不确定性的时间长度的忍受能力和情绪记忆。最典型的,就是先从运动开始,锻炼一个小时,可能很累很枯燥,但练完之后会觉得无比舒服。

19/ 一旦熬过痛感期,获得奖励之后,信心会增加。这时应当采取进攻态势,摸索寻找其它的活动,有更长的“痛感的不确定期”,但熬过之后可以获得更大的奖励,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耐受力,并丰富巩固相关的情绪记忆,意志力其实就是这样自然涌现的。

20/ 这里情绪记忆的本质就是,我已经有经验了,在类似场景,再坚持几个小时,几天,或者几个月,几年,就会熬出头,迎来指数增长 (巨大奖励), 所以会不假思索的做出正确(但看似艰难和痛苦) 的选择,对短期的痛感变得不再敏感。外人不理解他能很轻松自然的这样选择,是因为外人根本没有积累这些情绪记忆。

21/ “恼羞成怒”也是一种重要的情绪记忆。笔者多年前曾经因为错过苹果股票的投资,而长期恼羞成怒,一直不愿改错。之后痛定思痛,把这种痛苦的情绪记忆视为帮助自己纠错的重要信号,进步就快了很多,可以参见笔者的老文章《王川:论气急败坏, 恼羞成怒之投资大法》

22/ 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是需要相当的时间跨度的经历后,才恍然大悟的。很多陷阱短期内看上去很热闹,有各种小利,然后就因为不可控风险导致突然死亡,但失败者要么销声匿迹,要么羞于总结并传播其失败教训 (或者因为很多利益相关的当事人还在,不愿公开传播),所以这些东西就被掩盖起来,下面不断有新人踩坑。情绪记忆多了,才能慢慢建立起相关的良好直觉。

23/ 亲身经历过 “预测 - 发现错误 - 承认错误 - 增加和调整思维模型 "这个过程后,自己的认知就上了一个台阶,之后凭借这种认知来发财,感觉就很爽。但亲自经历全部过程还是太慢,如果能够多读书,并注意观察很多 "其他人预测 - 犯错误 - 被证伪" 的过程,进步就会快一些。

最后更新于